◎译 名 危情十日/米赛丽/苦难
◎片 名 Misery
◎年 代 1990
◎国 家 美国
◎类 别 恐怖/惊悚
◎语 言 英语
◎IMDB评分 7.8/10 (35,484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0157/
◎片 长 107 min 23 sec
◎导 演 罗伯·莱纳 Rob Reiner
◎主 演 詹姆斯·凯恩 James Caan ....Paul Sheldon
凯西·贝茨 Kathy Bates ....Annie Wilkes
理查德·法恩斯沃斯 Richard Farnsworth ....Sheriff John T. 'Buster' McCain
Frances Sternhagen ....Virginia McCain
劳伦·白考尔 Lauren Bacall ....Marcia Sindell
Graham Jarvis ....Libby
Jerry Potter ....Pete
Thomas Brunelle ....Anchorman (as Tom Brunelle)
June Christopher ....Anchorwoman
Julie Payne ....Reporter #1
Archie Hahn III ....Reporter #2
Gregory Snegoff ....Reporter #3
Wendy Bowers ....Waitress
罗伯·莱纳 Rob Reiner ....Helicopter pilot (uncredited)
J·T·沃尔什 J.T. Walsh ....State Trooper Sherman Douglas (uncredited)
◎简 介
安妮是畅销小说作家保罗的头号读者,对他的小说疯狂着迷。一天,保罗遇上交通事故,幸得安妮相救,并对他悉心照料。只是一切开始变得不寻常起来,保罗发现自己好象被安妮软禁一样,伤势良久也没痊愈……
原来因为保罗欲专注撰写自传而终止小说创作,安妮难以接受,神经渐渐失常的安妮逼迫保罗销毁自传的手抄本,继续创作她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而小说的结束也代表着保罗生命的终结……
一句话评论
Paul Sheldon used to write for a living. Now, he's writing to stay alive.
这部电影并不具挑战性、给人灵感或多么地具启发意义,但它依然是成功的。
——芝加哥太阳时报
《危情十日》是一部显而易见的哥特式商业惊悚片。
——综艺
罗伯·雷恩机械地照搬斯蒂芬·金的小说迫使我们饮下了一杯毒酒。
——华盛顿邮报
《危情十日》是一部真正的心理恐怖片。
——最佳恐怖电影网站
《危情十日》不仅是改编自斯蒂芬·金小说最为成功的一部,而且也是制作得最好的一部。
——电影批评家
幕后制作
斯蒂芬·金有一种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恐怖元素的才能。他从自己的个人生活中提取这些看似再正常不过的微量元素,然后再竭尽所能地将这些元素放大推进到恐怖异常的程度。《危情十日》即是斯蒂芬·金放大生活的典型。斯蒂芬·金称这本小说的灵感来自他粉丝们的抱怨——他们说金不再写那些早期的恐怖题材了;于是他就写了这本小说作为对他的粉丝们的回答。但实际上,安妮·威克斯这个人物却比闹鬼的房子或得了狂犬病的狗更恐怖。这是部十足的心理恐怖片,影片中两个人物主要在一座密闭的房子里展开冲突,这更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幽闭恐怖感,而随着安妮的逐渐精神错乱,影片的基调也变得越来越森冷。片中并没有充斥着血淋淋的鲜血,真正的恐怖元素隐藏在个人的脑海,以及所引发的一系列联想,而这才是恐怖电影的精髓所在。
因为斯蒂芬·金以前的小说改编成电影都不是那么成功,因此这次制片人找到威廉·高曼来写剧本。虽然高曼保留了小说的情节,但却错过了最重要的部分:进入主角保罗·谢尔登的内心,让观众感受到他的痛苦、他遭受的磨难,以及他的恐惧。因此,根据剧本拍摄的电影只抓住了皮毛,而詹姆斯·凯恩角色的被动性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而且为了增加悬念,高曼还对故事情节做了些调整,如果这些调整能保持斯蒂芬·金小说的独特性和原创性自然无可非议,但它们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仅仅使得这个故事常规化和传统化。但令人欣慰的是,《危情十日》依然不失为一部好看的电影。小说原著带有斯蒂芬·金强烈的个人色彩,而导演罗伯·雷恩则谦逊地表示,他仅仅是把“故事带上了银幕”。此前,罗伯·雷恩曾成功地将斯蒂芬·金的另一部青少年题材的小说《伴我同行》搬上银幕。《危情十日》的故事十分精彩自然,紧紧抓住了人心。导演罗伯·雷恩处理这部由“二人一屋”所构成的影片具有高度的戏剧张力,极好地在视觉上突出了孤绝感,安妮的房间在上一秒种还像家庭式的温暖和温馨,而在下一场景就变得黑暗而寒冷。
斯蒂芬·金为安妮这个女人发明出的对付作家的方法是如此的骇人听闻,对于演员来说不啻是一个陷阱:要求演员进行夸张的表演。詹姆斯·凯恩和凯西·贝茨组成了一对迷人的组合,演出了斗智斗力的精彩对手戏。詹姆斯·凯恩的表演也可圈可点,虽然大部分时间他都盖着毯子躺在床上。他在影片里是一个疯狂妇女的不幸的俘虏,是被动和受控于人的。凯西·贝茨的角色则是全片的核心所在,有着反复无常的性格,能从甜蜜的关怀迅速转向野蛮的斥责。她的表演是影片最有力和最吸引人的地方。她表现得机警而特别,成功地扮演了一个有精神分裂症的女人。即使是一个普通的眼神,她也能有效地传达出焦虑、恐怖、疯狂、敏感和错乱。她的出色演技使她当之无愧地获得1990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证明了在这个美貌主宰的行业里要获取成功并不非得靠容貌。
花絮
·斯蒂芬·金的小说原著里,安妮为了防止保罗逃跑,将他的脚砍了下来。编剧威廉·高曼(William Goldman)声称,他之所以决定将书改编成电影就是因为这可怕的一幕,而且想看到观众看到这一幕时会有什么反应。但是罗伯·雷恩和Andrew Scheinman却对剧本做了改动,他们改变了折磨保罗的方式:用大锤敲打使脚踝骨折。高曼对这一改变一直持反对意见,直到他看到电影才没再说什么。
·影片耗资两千一百万美元。
·斯蒂芬·金打字机上的“N”键有问题,就像影片中詹姆斯·凯恩用的那台打字机一样。
·凯西·贝茨所扮演角色的首要人选曾是安杰丽卡·休斯顿(Anjelica Huston),但被她拒绝了。
·据威廉·高曼的《四部电影剧本》(Four Screenplays)一书记载,影片的主要角色保罗·谢尔登(Paul Sheldon),曾考虑过以下人选:威廉·赫特(William Hurt)、凯文·克莱恩(Kevin Kline)、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阿尔·帕西诺(Al Pacino)、理查德·德莱福斯(Richard Dreyfuss)、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及沃伦·比蒂(Warren Beatty),但他们所有人都拒绝了。
·据说,原来电影中有这么一个镜头:凯西·贝茨用割草机反复地在人体上碾过而将一个年轻的警察杀死,但这个镜头被剪掉了,凯西·贝茨因此非常失望,而导演罗伯·雷恩却这样解释:他之所以将这个镜头剪去是因为他担心观众会发笑。
·杰克·尼科尔森是保罗·谢尔登一角的主要人选,但在经历了库布里克的《闪灵》之后,他不想在根据斯蒂芬·金的另一恐怖小说改编的电影里再体验恐怖。
·影片里有这样一句话:“有个家伙在附近的一家旅馆发了疯。”这指的是另一部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电影《闪灵》。
·影片里商店放的录像《当哈利碰上莎莉》,也是该片导演罗伯·雷恩拍摄的。
·影片中出版主要角色保罗·谢尔登小说的是维金出版社(Viking),而斯蒂芬·金的小说实际也由这家出版社出版。
穿帮镜头
连续性:当安妮把汤向保罗扔去时,汤的颜色从红色变成了橙色。
事实错误:保罗·谢尔登驾的车两次被说成是1965年的福特野马,但实际上他驾驶的车是1966年出产的。
剧组或道具穿帮:当保罗第一次在厨房里时,在给刀具的特写镜头时,可以看到一个工作人员的身影投射到角落里的炉子上。
音效不同步:影片快结尾时,保罗·谢尔登以为他已将安妮杀死,便爬过打碎在地上的香槟酒瓶碎片向门口爬去,但这时却听不到碎玻璃在地板上拖刮的声音。
人物错误(或许是制作者有预谋的错误):当保罗看安妮的剪贴薄时,她的名字在新闻大写的标题处是Anne M. Wilkes,但标题下照片的说明却是Anne C. Wilkes。
启发性错误:在保罗责备安妮买了错误的打印纸、而安妮因此冲着他狂叫的那一节里,她咆哮着冲出房间使劲地撞上房门,因此使得“道具摇晃不已”:而一堵真实的墙从来不会因为房门的冲击而前后摇晃。
连续性:影片快结尾时,保罗同安妮撕打在一起,他把自己的手指伸进她的眼睛里使得她血流满面;但在下一个镜头里,在他将她打倒在地板上时,她的眼睛下面却没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