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情深/亲密关系/常在我心间 英语DTS5.1/英简繁SUP字
如果播放内置sup字幕和次世代音轨有问题请使用新版PotPlayer或MPC-HC 播放,无特别说明一般720P和1080p都会发,尽管等待,不必多问,暂无中文字幕的电影,也敬请等待出现,无需多言。 对码率有疑问的欢迎pk,请勿没根没据的质疑、建议、装b。
片名:母女情深/亲密关系/常在我心间
类型: 剧情/喜剧/爱情/家庭
国家: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 1983-12-09(美国)
片长: 132分钟
导演: 詹姆斯•L•布鲁克斯
编剧: 詹姆斯•L•布鲁克斯
主演: 雪莉•麦克雷恩
德博拉•温格
杰克•尼科尔森
丹尼•德维托
杰夫•丹尼尔斯
剧情简介
女儿艾玛(德博拉•温格 Debra Winger 饰)是妈妈奥罗拉(雪莉•麦克雷恩 Shirley MacLaine 饰)的心肝宝贝,自小开始,奥罗拉就帮艾玛安排好一切,艾玛的言谈举止、修饰打扮、学习、玩耍、交朋友等等都必须经过奥罗拉同意。
在丈夫早逝后,奥罗拉操持起家里的一切,对艾玛更加“专制”。艾玛虽然表明很温柔、软弱,但是内心却十分倔强。两母女也因此多次吵架。奥罗拉一直没再接受其他男人的追求,艾玛也在和母亲相依相偎、磕磕绊绊中长大。
长大后的艾玛开始极力摆脱母亲的“专制”:她不顾母亲的反对,嫁给了一个工作不稳定的研究生……她花了三十年去摆脱母亲的“专制”,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对母亲的始终不忘的依依亲情。
获奖情况
1984年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导演奖
1984年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女主角 雪莉•麦克雷恩
1984年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改编剧本 詹姆斯•L•布鲁克斯
1984年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 詹姆斯•L•布鲁克斯
1984年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男配角奖
1984年 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奖
1984年 金球奖剧情类影片最佳女主角奖
1984年 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男配角奖
影片评价
本片是詹姆斯•布鲁克斯的编导处女作。1996年的续集《常在我心间延续篇:动人季节》(又译《亲密关系1997》, The Evening Star)讲述奶奶和三个外孙的故事。整个影片其实不止反映了母女之情,还有夫妻之情,情人之情(母亲,女儿,女婿和他们各自的情人们),朋友之情(女儿和Patsy,母亲和家佣Rosey),祖孙之情,...几乎包括一切亲情,爱情,和友情,只不过以母女关系为主线罢了。现在看来翻译成《母女情深》过于狭义,不如直译《爱的含义》更贴切。影片中宇航员半夜接到母亲的邀请电话去母亲卧室那一段,真是妙。母亲说请宇航杰夫•丹尼尔斯员来欣赏Renoir的画,只不过这副画是在卧室。等宇航员答应后,母亲忙着挑一件半透睡袍,调暗灯光,精心制造气氛,而Nicholson刚游完泳,敞着怀穿着还滴水的短裤小偷般探头进去,和母亲的高贵形成鲜明对比,实在让人发笑。母亲要关掉灯,宇航员说他喜欢开灯睡觉,母亲当即回应“那你就回家去开灯吧。”结果还是两人一起掀被上床。整部影片除了最后女儿去世凄惨一点以外,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幽默的。
精彩影评
英国电影艺术家连续两年捧着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他们带着骄傲和奥斯卡的金质人像,趾高气扬地走出美国。这无异于给多年陷于不景气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电影注上了一针兴奋剂,傲慢的好莱坞的情绪则因此激动而烦燥起来。一九八四年春,洛杉矶音乐中心举行的奥斯卡第五十六届授奖仪式即将拉开帷幕,美国电影的命运如何?大奖还会被英国人抢走吗?四月九日,庄严的颁奖席上传出好莱坞影星欢呼雀跃的信息:《母女情深》为美国争回了面子!它以绝对优势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奥斯卡奖。《母女情深》这部带有感伤色彩的社会伦理片使它的导演詹姆斯布鲁克斯,于该届授奖仪式上,在众多羡慕和妨嫉的目光包围下,乐呵呵地双手抱走了两个金灿灿的奥斯卡金质小人。
《母女情深》从情节与场面来看是没有什么显眼的地方。原小说在成为畅销书以前曾遭到二十七家出版商的拒绝,而将它搬上银幕足足花了四年时间才找到一家电影制片厂。一九七九年,大卫赛兹尼克的遗孀、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珍妮佛琼斯从小说作者手中购买到改编权,她请电视制片人出身的布鲁克斯担任编导。布鲁克斯说服了派拉蒙(Paramount)的总杰克•尼科尔森裁们投资850万美元。原著中并没什么离奇情节和豪华场面,叙述的只是日常琐事。但编导以璞返真,善于挖掘情意,通过一对母女之间误解、冲突和亲情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当前美国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加之拍摄得颇有生活真实感,今人感到亲切,所以上映以来博得了一致好评。它曾获得纽约影评家协会、洛杉矶影评家协会、全美影评家协会、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评选出来的最佳影片奖,以及本届奥斯卡奖的十一项提名。而且其卖座极佳,上映不到两周,票房收入已近五百万美元。
影片长130分钟,基本上忠实于原著。剧本一共写了十一稿。保留了原著语言风趣的特点,但奥罗拉的情人从原先的一位退役将军改为退休的宇航员,从而使主人公的形象衬托得更加丰满。它与《克莱默夫妇》、 《普通人》是属于同一类的影片。因此,它所拥有的观众也是属于同一类型的。而且影片中的人物也和《克莱默夫妇》、《普通人》一样,并不带有社会性,可他们的经历和感情关系却反映了现实生活。因为,影片涉及的问题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所以,使观众看到亲切可信。
母女情深的评论
导演把所有的大场面都省略了,丈夫的去世,Emma的婚礼及其三个儿女的相继出生,这样的人生转折点都被抹去,影片所要讲述的,就是这对母女平常的生活。但是要清楚,除了母女之间的浓浓深情,电影还想表达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普遍的家庭观,婚恋观,性爱观,以及女性对独立地位以及自由身份的追求。
首先家庭观上,Aurora这个角色完美诠释了人们当时对家庭所持有的灰色态度,她不是典型的相夫教子式,影片开头她就有悖常理地神经质地粗鲁地打断一个婴儿(女儿)的睡梦,丈夫的离世一笔带过,而纵观全篇,丈夫的“出现”也只是几句画外音而已,这说明丈夫只是一个符号和象征。女儿大婚将至,她却依然有悖常理并且严肃认真地劝诫Emma不要结婚,因为她可能“没有能力去客服一个差劲的婚姻”,理所当然,她没有参加女儿的婚礼。在对于女儿的教育上,她的观念带有典型的美国式开放,并因此跟女儿形成了亦亲亦友的关系,两人可以像死党一样肆无忌惮地谈及对方的性体验。Aurora追求个人的享受,这在东方式的伦理观念看来完全是不负责任的个人主义,保姆的存在说明Aurora在女儿长大之前肯定是个孩子不看家事不管的主儿,女儿长大后,她身边堆积了一众追求者,她是许多同龄男人思慕渴慕的对象;她在得知Emma第三次怀孕之后强烈建议Emma把孩子打掉,认为“不停地生孩子,还会有什么奇迹拯救你”;享受生活或者享受爱情才是她所看重并追求的,在跟Garrett的几次磨合之后Aurora终于坠入情网。
而提到Garrett,又可以发现,这个被视为荣耀和英雄化身的老宇航员,让他肩负一个家庭的责任简直是无稽之谈,因为这是一个彻底的Old Playboy。他跟各种派对女郎打成一片,整日不修边幅享受着跟姑娘在一起的乐趣,而在传统观念当中,Garrett这个年纪的男人左拥右抱的绝对不是花枝招展的姑娘,而是一群缠着他让他讲各种宇航员神奇经历的小孙子们了。
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能不提及,在婚恋观上,那绝对是一个美国人空前追求恋爱自由以及性解放的时代,不仅仅像Aurora &Garrett这样的老一辈是,Emma&Flap代表的战后一代更是。Flap的出轨是不应该被肯定的,因为他没有理由这样做,他的妻子乐观开朗,不论结婚时的一无所有还是婚后因自己学业职位的搬迁远离妻子成长和深爱的Texas,Emma都义无反顾地追随,为其生育儿女,甚至在生活最为困窘的时候才向母亲求助。同时,女性在这个时代所追求的是与男性地位的绝对平等,Emma的好友Pasty是其中的代表,而在Pasty身边的女同事们更是集中反应了当时美国社会风行的女权主义以及这种不适度的反叛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像Emma在电影中最精彩的一段台词:“两个小时里,其中两个告诉我她们堕过胎,三个说离过婚,一个和她的母亲四年没有说过话,还有一个把她的Natelie放在寄宿学校,因为她的工作需要出差…………如果那是午餐适合的话题,我的小肿块又算得上什么可怕的事情呢!?”这段颇具批判性的台词可以说才是电影在母女深情之外真正要表达的思考。
但令我纠结的是Emma的死,为什么要让Emma这个唯一在电影里表现出责任感的形象死去,只是因为Emma同样不落窠臼地为求心理平衡去找Sam?如果因为Emma的出轨就赋予这个角色死亡的命运从而能表达出导演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为何不将这个悲剧的后果加之于更应被批判的Flap或者其他人身上呢,因为其他人所“犯的错”要比Emma更大……也许,悲剧只有发生在Emma身上,才能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深情,才能显现悲剧真正的批判指向——如果Flap不出轨,如果母亲可以把不羁的心稍稍收拢一些将注意力放在可爱的外孙身上,Emma也许不会罹患癌症撒手人世。真的是时事酿悲剧。
即使Emma这个引人泪下的形象非常美,也没有脱离时代给予她的印迹。电影当中没有任何情景表现Emma对自己的出轨行为或满意或懊悔的态度,她的确不会因为自己的出轨而感到愧疚,因为事情应该如此,这是一种婚姻当中的心理平衡,并且老实好心的Sam不是一个帅气有魅力的男人,她的作为仅仅是对Flap的报复以及内心的自我劝慰,Sam也只是一个符号一闪而过。Emma跟孩子的父亲之间实际上确实达到了一种平衡稳定的关系,而这种平衡是建立在二人背叛对方的基础之上的,或彻底断绝关系,或真正重归于好,都不是影片里这对青年夫妇的最终归属,家庭的裂痕无法弥补,这种看似平衡的夫妻关系最终以Emma的死宣告结束,剩下的是三个尚在幼年便失去母爱的孩子,批判的力度也因此被升华。
影片结尾提出了一个美好的希望,Garrett真的领着Emma的大儿子去讲述自己宇航员的神奇经历,Aurora 和Pasty露出了欣慰的笑,这大概算是导演对主流文化回归的乐观期待吧。
六七十年代的确是美国社会急剧动荡的岁月,家庭作为主流文化的核心和实质被整个社会思潮所抵触,《毕业生》里名存实亡的家庭关系,《逍遥骑士》和《邦妮&克莱德》塑造的新一代美国青年的反叛形象,《猎鹿人》和《现代启示录》以各自的鲜明风格描写战争的残酷和对战争中人性的反思,《发条橙》更是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性暴力场面宣示民众对时代的忧心忡忡。伦理和家庭退却幕后,在经历了时代和思潮的更迭之后,美国的普世价值观又有所转变,首先是《克莱默夫妇》的拥护和好评,它随即掀起了一场家庭伦理电影的高潮。因为性解放和女权主义运动为美国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家庭解体,青少年的抚育和教养…在经历叛逆,颓废,反主流的六七十年代之后人们渴望走向传统道德观念的回归。所以包括《普通人》,《金色池塘》,以及后来的《汉娜小姐》和《为黛西小姐开车》,都顺势而生,并成为美国80年代伦理电影的最佳代表,让人们重温了人性感怀和亲情的温暖。
PS:Jack Nicholson属于本色出演,他活生生一副Old Playboy的样子,即使到现在也是。
非常喜欢Shirley MacLaine 的表演,第一次家宴,Aurora在得知女儿怀孕时瞬间的表情,停顿、小动作和语调的急速转换非常流畅,她和女儿的关系如同姐妹,对待男人的态度上潇洒自如,反骨和傲骨的形象跃然眼前,但与此同时又绝不丢失在爽朗性格之下的那份对女儿的挚爱。疯狂,勇敢,坚韧和慈爱的完美结合,奥斯卡影后实至名归。
最大的发现还是Debra Winger,我认为她性格本身的特质赋予角色的魅力要比导演预期的强大,她的出场让我产生了短暂的误判,神采奕奕的回眸让我以为那是Gwyneth Paltrow,而之后的表现却让我想起了同样甜美,率真的Meg Ryan!甚至她们走路的可爱模样都很相似!另外,我爱死她的哑嗓音了!
片名:母女情深/亲密关系/常在我心间
类型: 剧情/喜剧/爱情/家庭
国家: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 1983-12-09(美国)
片长: 132分钟
导演: 詹姆斯•L•布鲁克斯
编剧: 詹姆斯•L•布鲁克斯
主演: 雪莉•麦克雷恩
德博拉•温格
杰克•尼科尔森
丹尼•德维托
杰夫•丹尼尔斯
剧情简介
女儿艾玛(德博拉•温格 Debra Winger 饰)是妈妈奥罗拉(雪莉•麦克雷恩 Shirley MacLaine 饰)的心肝宝贝,自小开始,奥罗拉就帮艾玛安排好一切,艾玛的言谈举止、修饰打扮、学习、玩耍、交朋友等等都必须经过奥罗拉同意。
在丈夫早逝后,奥罗拉操持起家里的一切,对艾玛更加“专制”。艾玛虽然表明很温柔、软弱,但是内心却十分倔强。两母女也因此多次吵架。奥罗拉一直没再接受其他男人的追求,艾玛也在和母亲相依相偎、磕磕绊绊中长大。
长大后的艾玛开始极力摆脱母亲的“专制”:她不顾母亲的反对,嫁给了一个工作不稳定的研究生……她花了三十年去摆脱母亲的“专制”,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对母亲的始终不忘的依依亲情。
获奖情况
1984年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导演奖
1984年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女主角 雪莉•麦克雷恩
1984年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改编剧本 詹姆斯•L•布鲁克斯
1984年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影片 詹姆斯•L•布鲁克斯
1984年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男配角奖
1984年 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奖
1984年 金球奖剧情类影片最佳女主角奖
1984年 金球奖电影类最佳男配角奖
影片评价
本片是詹姆斯•布鲁克斯的编导处女作。1996年的续集《常在我心间延续篇:动人季节》(又译《亲密关系1997》, The Evening Star)讲述奶奶和三个外孙的故事。整个影片其实不止反映了母女之情,还有夫妻之情,情人之情(母亲,女儿,女婿和他们各自的情人们),朋友之情(女儿和Patsy,母亲和家佣Rosey),祖孙之情,...几乎包括一切亲情,爱情,和友情,只不过以母女关系为主线罢了。现在看来翻译成《母女情深》过于狭义,不如直译《爱的含义》更贴切。影片中宇航员半夜接到母亲的邀请电话去母亲卧室那一段,真是妙。母亲说请宇航杰夫•丹尼尔斯员来欣赏Renoir的画,只不过这副画是在卧室。等宇航员答应后,母亲忙着挑一件半透睡袍,调暗灯光,精心制造气氛,而Nicholson刚游完泳,敞着怀穿着还滴水的短裤小偷般探头进去,和母亲的高贵形成鲜明对比,实在让人发笑。母亲要关掉灯,宇航员说他喜欢开灯睡觉,母亲当即回应“那你就回家去开灯吧。”结果还是两人一起掀被上床。整部影片除了最后女儿去世凄惨一点以外,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幽默的。
精彩影评
英国电影艺术家连续两年捧着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他们带着骄傲和奥斯卡的金质人像,趾高气扬地走出美国。这无异于给多年陷于不景气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电影注上了一针兴奋剂,傲慢的好莱坞的情绪则因此激动而烦燥起来。一九八四年春,洛杉矶音乐中心举行的奥斯卡第五十六届授奖仪式即将拉开帷幕,美国电影的命运如何?大奖还会被英国人抢走吗?四月九日,庄严的颁奖席上传出好莱坞影星欢呼雀跃的信息:《母女情深》为美国争回了面子!它以绝对优势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奥斯卡奖。《母女情深》这部带有感伤色彩的社会伦理片使它的导演詹姆斯布鲁克斯,于该届授奖仪式上,在众多羡慕和妨嫉的目光包围下,乐呵呵地双手抱走了两个金灿灿的奥斯卡金质小人。
《母女情深》从情节与场面来看是没有什么显眼的地方。原小说在成为畅销书以前曾遭到二十七家出版商的拒绝,而将它搬上银幕足足花了四年时间才找到一家电影制片厂。一九七九年,大卫赛兹尼克的遗孀、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珍妮佛琼斯从小说作者手中购买到改编权,她请电视制片人出身的布鲁克斯担任编导。布鲁克斯说服了派拉蒙(Paramount)的总杰克•尼科尔森裁们投资850万美元。原著中并没什么离奇情节和豪华场面,叙述的只是日常琐事。但编导以璞返真,善于挖掘情意,通过一对母女之间误解、冲突和亲情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当前美国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加之拍摄得颇有生活真实感,今人感到亲切,所以上映以来博得了一致好评。它曾获得纽约影评家协会、洛杉矶影评家协会、全美影评家协会、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评选出来的最佳影片奖,以及本届奥斯卡奖的十一项提名。而且其卖座极佳,上映不到两周,票房收入已近五百万美元。
影片长130分钟,基本上忠实于原著。剧本一共写了十一稿。保留了原著语言风趣的特点,但奥罗拉的情人从原先的一位退役将军改为退休的宇航员,从而使主人公的形象衬托得更加丰满。它与《克莱默夫妇》、 《普通人》是属于同一类的影片。因此,它所拥有的观众也是属于同一类型的。而且影片中的人物也和《克莱默夫妇》、《普通人》一样,并不带有社会性,可他们的经历和感情关系却反映了现实生活。因为,影片涉及的问题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所以,使观众看到亲切可信。
母女情深的评论
导演把所有的大场面都省略了,丈夫的去世,Emma的婚礼及其三个儿女的相继出生,这样的人生转折点都被抹去,影片所要讲述的,就是这对母女平常的生活。但是要清楚,除了母女之间的浓浓深情,电影还想表达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普遍的家庭观,婚恋观,性爱观,以及女性对独立地位以及自由身份的追求。
首先家庭观上,Aurora这个角色完美诠释了人们当时对家庭所持有的灰色态度,她不是典型的相夫教子式,影片开头她就有悖常理地神经质地粗鲁地打断一个婴儿(女儿)的睡梦,丈夫的离世一笔带过,而纵观全篇,丈夫的“出现”也只是几句画外音而已,这说明丈夫只是一个符号和象征。女儿大婚将至,她却依然有悖常理并且严肃认真地劝诫Emma不要结婚,因为她可能“没有能力去客服一个差劲的婚姻”,理所当然,她没有参加女儿的婚礼。在对于女儿的教育上,她的观念带有典型的美国式开放,并因此跟女儿形成了亦亲亦友的关系,两人可以像死党一样肆无忌惮地谈及对方的性体验。Aurora追求个人的享受,这在东方式的伦理观念看来完全是不负责任的个人主义,保姆的存在说明Aurora在女儿长大之前肯定是个孩子不看家事不管的主儿,女儿长大后,她身边堆积了一众追求者,她是许多同龄男人思慕渴慕的对象;她在得知Emma第三次怀孕之后强烈建议Emma把孩子打掉,认为“不停地生孩子,还会有什么奇迹拯救你”;享受生活或者享受爱情才是她所看重并追求的,在跟Garrett的几次磨合之后Aurora终于坠入情网。
而提到Garrett,又可以发现,这个被视为荣耀和英雄化身的老宇航员,让他肩负一个家庭的责任简直是无稽之谈,因为这是一个彻底的Old Playboy。他跟各种派对女郎打成一片,整日不修边幅享受着跟姑娘在一起的乐趣,而在传统观念当中,Garrett这个年纪的男人左拥右抱的绝对不是花枝招展的姑娘,而是一群缠着他让他讲各种宇航员神奇经历的小孙子们了。
社会环境的影响不能不提及,在婚恋观上,那绝对是一个美国人空前追求恋爱自由以及性解放的时代,不仅仅像Aurora &Garrett这样的老一辈是,Emma&Flap代表的战后一代更是。Flap的出轨是不应该被肯定的,因为他没有理由这样做,他的妻子乐观开朗,不论结婚时的一无所有还是婚后因自己学业职位的搬迁远离妻子成长和深爱的Texas,Emma都义无反顾地追随,为其生育儿女,甚至在生活最为困窘的时候才向母亲求助。同时,女性在这个时代所追求的是与男性地位的绝对平等,Emma的好友Pasty是其中的代表,而在Pasty身边的女同事们更是集中反应了当时美国社会风行的女权主义以及这种不适度的反叛带来的不良影响,就像Emma在电影中最精彩的一段台词:“两个小时里,其中两个告诉我她们堕过胎,三个说离过婚,一个和她的母亲四年没有说过话,还有一个把她的Natelie放在寄宿学校,因为她的工作需要出差…………如果那是午餐适合的话题,我的小肿块又算得上什么可怕的事情呢!?”这段颇具批判性的台词可以说才是电影在母女深情之外真正要表达的思考。
但令我纠结的是Emma的死,为什么要让Emma这个唯一在电影里表现出责任感的形象死去,只是因为Emma同样不落窠臼地为求心理平衡去找Sam?如果因为Emma的出轨就赋予这个角色死亡的命运从而能表达出导演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为何不将这个悲剧的后果加之于更应被批判的Flap或者其他人身上呢,因为其他人所“犯的错”要比Emma更大……也许,悲剧只有发生在Emma身上,才能表现出母亲对女儿的深情,才能显现悲剧真正的批判指向——如果Flap不出轨,如果母亲可以把不羁的心稍稍收拢一些将注意力放在可爱的外孙身上,Emma也许不会罹患癌症撒手人世。真的是时事酿悲剧。
即使Emma这个引人泪下的形象非常美,也没有脱离时代给予她的印迹。电影当中没有任何情景表现Emma对自己的出轨行为或满意或懊悔的态度,她的确不会因为自己的出轨而感到愧疚,因为事情应该如此,这是一种婚姻当中的心理平衡,并且老实好心的Sam不是一个帅气有魅力的男人,她的作为仅仅是对Flap的报复以及内心的自我劝慰,Sam也只是一个符号一闪而过。Emma跟孩子的父亲之间实际上确实达到了一种平衡稳定的关系,而这种平衡是建立在二人背叛对方的基础之上的,或彻底断绝关系,或真正重归于好,都不是影片里这对青年夫妇的最终归属,家庭的裂痕无法弥补,这种看似平衡的夫妻关系最终以Emma的死宣告结束,剩下的是三个尚在幼年便失去母爱的孩子,批判的力度也因此被升华。
影片结尾提出了一个美好的希望,Garrett真的领着Emma的大儿子去讲述自己宇航员的神奇经历,Aurora 和Pasty露出了欣慰的笑,这大概算是导演对主流文化回归的乐观期待吧。
六七十年代的确是美国社会急剧动荡的岁月,家庭作为主流文化的核心和实质被整个社会思潮所抵触,《毕业生》里名存实亡的家庭关系,《逍遥骑士》和《邦妮&克莱德》塑造的新一代美国青年的反叛形象,《猎鹿人》和《现代启示录》以各自的鲜明风格描写战争的残酷和对战争中人性的反思,《发条橙》更是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性暴力场面宣示民众对时代的忧心忡忡。伦理和家庭退却幕后,在经历了时代和思潮的更迭之后,美国的普世价值观又有所转变,首先是《克莱默夫妇》的拥护和好评,它随即掀起了一场家庭伦理电影的高潮。因为性解放和女权主义运动为美国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家庭解体,青少年的抚育和教养…在经历叛逆,颓废,反主流的六七十年代之后人们渴望走向传统道德观念的回归。所以包括《普通人》,《金色池塘》,以及后来的《汉娜小姐》和《为黛西小姐开车》,都顺势而生,并成为美国80年代伦理电影的最佳代表,让人们重温了人性感怀和亲情的温暖。
PS:Jack Nicholson属于本色出演,他活生生一副Old Playboy的样子,即使到现在也是。
非常喜欢Shirley MacLaine 的表演,第一次家宴,Aurora在得知女儿怀孕时瞬间的表情,停顿、小动作和语调的急速转换非常流畅,她和女儿的关系如同姐妹,对待男人的态度上潇洒自如,反骨和傲骨的形象跃然眼前,但与此同时又绝不丢失在爽朗性格之下的那份对女儿的挚爱。疯狂,勇敢,坚韧和慈爱的完美结合,奥斯卡影后实至名归。
最大的发现还是Debra Winger,我认为她性格本身的特质赋予角色的魅力要比导演预期的强大,她的出场让我产生了短暂的误判,神采奕奕的回眸让我以为那是Gwyneth Paltrow,而之后的表现却让我想起了同样甜美,率真的Meg Ryan!甚至她们走路的可爱模样都很相似!另外,我爱死她的哑嗓音了!
[RELEASE INFORMATION]
RELEASE.NAME...: Terms.of.Endearment.1983.BluRay.720p.DTS.x264-beAst.mkv
RELEASE.TIME...: Apr 24 2013
IMDB.LINK......: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6425/
IMDB.RATING....: 7.3/10 from 26,219 users
GENRE..........: Comedy|Drama
RUN.TIME.......: 2:11:55 (h:m:s)
VIDEO.CODEC....: [email protected] Profile L4.1, 24/1.001 fps
x264 LOG.......: Ref=9, B-frame=6, me=umh, SubMe=11
BIT.RATE.......: 7900 kbps, 8.73 GB
RESOLUTION.....: 1280 x 720, 1.78: 1
AUDIO1.........: English DTS-HD Core 5.1 @ 1509 kbps
CHAPTERS.......: YES
SUBTiTLES1.....: Eng/SUP
SUBTiTLES2.....: Eng/SUP SDH
SUBTiTLES3.....: Chs/SUP 简体
SUBTiTLES4.....: Cht/SUP 繁体
RIP.SOURCE.....: Terms.of.Endearment.1983.BluRay.1080p.AVC.DTS-HD.MA5.1-CHDBits
ENCODER........: [email protected]
---[NoImage] x264 [info]: frame I:1266 Avg QP:17.16 size:169117
---[NoImage] x264 [info]: frame P:36627 Avg QP:19.90 size: 80430
---[NoImage] x264 [info]: frame B:151886 Avg QP:23.03 size: 30644
RELEASE.NAME...: Terms.of.Endearment.1983.BluRay.720p.DTS.x264-beAst.mkv
RELEASE.TIME...: Apr 24 2013
IMDB.LINK......: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6425/
IMDB.RATING....: 7.3/10 from 26,219 users
GENRE..........: Comedy|Drama
RUN.TIME.......: 2:11:55 (h:m:s)
VIDEO.CODEC....: [email protected] Profile L4.1, 24/1.001 fps
x264 LOG.......: Ref=9, B-frame=6, me=umh, SubMe=11
BIT.RATE.......: 7900 kbps, 8.73 GB
RESOLUTION.....: 1280 x 720, 1.78: 1
AUDIO1.........: English DTS-HD Core 5.1 @ 1509 kbps
CHAPTERS.......: YES
SUBTiTLES1.....: Eng/SUP
SUBTiTLES2.....: Eng/SUP SDH
SUBTiTLES3.....: Chs/SUP 简体
SUBTiTLES4.....: Cht/SUP 繁体
RIP.SOURCE.....: Terms.of.Endearment.1983.BluRay.1080p.AVC.DTS-HD.MA5.1-CHDBits
ENCODER........: [email protected]
---[NoImage] x264 [info]: frame I:1266 Avg QP:17.16 size:169117
---[NoImage] x264 [info]: frame P:36627 Avg QP:19.90 size: 80430
---[NoImage] x264 [info]: frame B:151886 Avg QP:23.03 size: 30644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