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分:
8.1 /
地区:法国/
片长:44分钟 导演:让·维戈
/
热度:4275℃
类型:剧情/喜剧/短片/
语言:法语 编剧:让·维戈
主演:让·达斯特/Robert le Flon/Du Verron
状态:1080p高清更新:2025-04-03
影片别名:Zero de Conduite
操行零分影评or剧照
无疑,《操行零分》对特吕弗的意义是重大的,或许没有了它就没有了《四百击》。从这部离经叛道、礼崩乐坏的影片也可以看出法国人融入血液中的反叛与革命精神。

青春反叛电影的源头能看得出对《四百击》的影响。法国人的自由意志刻在骨子里的。电影史上有两处羽绒枕头让我印象深刻,一是《淘金记》,一是《操行零分》

校园生活总是如此复杂,成人总想向少年人展示自己的权威,希望他们懂事、听话,宛如驯兽,乖巧的孩子有糖吃,优秀的孩子也是成人炫耀的好工具。《操行零分》《四百击》《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一代一代反抗,一代一代沦亡。

孩子们对天天“操行零分”的老师的反抗,侏儒校长,瘦竹竿,帮他们,倒立,出去玩的学监,捣乱最后在校庆上流人面前起义,在屋顶胜利地走。开头默片有意思,学监学卓别林。Tabard内向敏感,被校长教育,终于反抗,Colin的豆妈被嘲笑也不好受。

不完全认可里面的行为,但是毕竟这是30年代的社会。在看《如果……》《四百击》的影评时,已经反复看过这部的介绍了,的确是深深影响了这些青春反抗类型的电影。鹅毛枕头,十字架出行那段开始到了一个很牛逼的境地,最后的背向屋顶走去实在经典。

8.5/10 剪辑让“变戏法”成为现实,动画让画在纸上的角色运动了起来,二次曝光让镜子中出现的另一人像……总的来说,电影的“玩闹”气息十足,不仅是属于孩子们的狂欢时刻,更是属于观众们的“玩乐时间”。喜剧感不言自明,让·达斯特模仿卓别林简直是神似。能看到对后来电影影响的影子,在《四百击》里是越走跟随的学生越少,而在《操行零分》里是越走跟随的学生越多……

含有超现实主义特征,从一开头火车上随行死亡的乘客开始,到后来出现的奇奇怪怪的老师、侏儒的校长等,一切都显得略有些不正常。站在孩童视角,矛头是指向压迫的,揩油的猥琐老师,动不动就操行零分关禁闭的舍监,唯有于盖学监是里面较正常的,模仿卓别林,也替孩子们打掩护。跑操、枕头大战的游行、站上房顶等桥段启发后世多部影片,比如《四百击》《如果》《死亡诗社》。
学生的反叛既是对毫无人性的规则化甚至僵化的体制的反抗,最后四个孩子背对摄影机站在阁楼顶,以一种胜利的姿态。拍摄角度丰富,构图、光线都很出色,学生们在宿舍大闹羽毛飞扬的慢镜头充满诗意,校长形象的设置与塑造充满了意味。
三十年代能有这些镜头意识,让·维果也真是天才无疑了,枕头大战有多烂漫,那寄宿生活就有多压抑,用喜剧的手法去批判权威,比四百击还是要轻松些。
维果能在三十年代拍出这种东西实在是太神奇了。高角度镜头的多处运用,有一个镜头甚至是直接放在人的正上方。孩子们闹暴乱的时候还用了老式的特效,慢动作等等。
诗意现实主义先驱之作,法国早逝的电影天才让·维果留下的宝贵遗产。结合其自身在寄宿学校中痛苦的成长经历,导演抨击了苛刻校规和刻板生活对孩子们自由天性的戕害,刻画出成人老师虚伪丑陋的嘴脸。孩子们在高压统治下最终走上造反之路,后世的《四百击》《假如》与之一脉相承。反叛精神和政治意涵之外,影片亦不乏幽默与诗意的灵光,鹅毛飞舞的枕头大战段落,有着载入影史的轻盈美感。
默片的影响。不言自明的校园起义,好像天生就是造反派。里面几个教书先生反而比学生的戏好看,卓别林式的走路姿势、小偷小摸的老师、死板的舍监、教室里会动的骷髅、典礼上的假人等等桥段都有荒诞感。大量俯拍仿佛就是为了铺垫最后那个经典的上房揭瓦的镜头。
操行零分完整版剧情介绍
法国的一座寄宿学校的学生们在假期之后陆续返回校园。然而,他们所面对的学校却如同监狱一般欢迎他们。这里的生活单调重复,学生们经常遭到老师的斥责和体罚,稍有反抗就会受到操行零分的严厉处分。教师们如同冷血动物一般,让学生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和学习。这种压抑的气氛让活泼好动、想法多多的孩子们终于无法再忍受。他们开始蓄谋一场重大的事件。学校迎来了校庆之日,各种重要领导受邀赶来参观井井有条的教育成果。正在重要嘉宾齐聚操场时,愤怒的学生们将书本、鞋子、罐头等杂物从屋顶抛下,在教学楼顶楼上挂起一面绘有骷髅的旗。他们释放着自己的激情、肆无忌惮地在学校各个场所造反狂欢,让那些重要人物大跌眼镜,虽然惊诧气愤,却又无计可施。愤怒的学生们最终占领了这所严酷的寄宿学校。
